4月17日至18日,愛國華僑、百貨先驅、先施公司創始人馬應彪先生的長孫女、香港“婦科圣手”馬佩嫻醫生以及他的侄兒、香港良都會秘書長馬恩明伉儷一行3人回到家鄉,先后走訪了馬公紀念堂、沙涌學校舊址、中山市博物館等,尋訪爺爺的足跡。中山市政協原副主席、市關工委主任韓澤生,市委統戰部四級調研員黃文偉、南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吳翹楚、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待走訪。
飲水思源,正是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馬佩嫻醫生時刻惦記著南區沙涌。17日,一行首先來到馬公紀念堂,迫不及待地走進沙涌幼兒園,該園是馬公紀念堂的一部分(原“婦兒院”),馬應彪家族后人將使用權捐出來后改建而成的,這里的一張張可愛稚嫩的面孔,是她一直以來的牽掛。在幼兒園里,馬佩嫻女士與園長和小朋友們親切交談,聽到小朋友們叫她“姑太”,她最開心,看著孩子們簇擁在她周圍,她笑得合不攏嘴。隨后,她仔細地聽著園長介紹幼兒園目前的辦學情況,關愛婦女兒童,關注家鄉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走進南源堂,那是馬應彪故居中起居室的建筑,馬佩嫻醫生對屋內的一桌一椅、每一件展品、每一張照片都記憶猶新,小時候在這里生活過的點點滴滴都歷歷在目。她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回鄉的經歷印象深刻:“大概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帶著我回來,在這里住了一段時間,感覺什么都很新奇,村里的親戚好熱情,很有人情味,親戚們挑著擔子給我們送來好吃的番薯和茶果。還有,當時弟弟馬健南很調皮,到處跑,拿著小樹杈做彈弓玩,射來射去,舍不得走。”歲月的洗禮雖然讓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身軀有些佝僂,但她卻依然神采奕奕,博學多才的馬醫生,還是個制衣能手和攝影愛好者,聊起她最愛的攝影和服裝設計時更是如數家珍,侃侃而談。
走出南源堂,沿著沙涌歷史文化街區,參觀沙涌公社片區改造,她十分欣喜。穿過街巷,馬佩嫻醫生一行人來到了爺爺馬應彪出生的地方“在明書塾”,當馬應彪先生的曾孫馬恩明先生了解到沙涌經聯社目前正在規劃盤活在明書塾,充分利用僑房資源宣傳僑鄉文化時,對家鄉的這一舉措表示贊同。
18日,一行參觀了中山市博物館,聽到講解員生動地講解著香山歷史、僑鄉文化時,馬佩嫻女士對市博物館設計的用心贊嘆不已,連連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真是頂呱呱!”馬佩嫻女士還現場將自己攝影的三幅獲獎作品贈予市博物館,希望進一步豐富市博物館的館藏,更希望先輩待人以誠、尊重生命和仁者大愛的精神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在華僑歷史博物館內,馬佩嫻仔細觀看20世紀30年代沙涌村遠景圖,最顯眼便是馬應彪為紀念父親馬在明而建的“在明亭”及馬家大屋三幢西式建筑“一元堂”“南源堂”“婦兒院”。
人物介紹:馬佩嫻(Ma Pui Han),192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廣東中山南區,現年98歲,先施百貨創始人之一馬應彪先生的長孫女,其臨床醫學成就顯著,在香港有“婦科圣手”的美譽。學術成就蜚聲國際,先后取得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香港婦產科醫學院院士稱號。2004年榮獲英國劍橋醫學金牌獎及榮登2004年世界名人錄,同年獲評為“21世紀一千個最有頭腦(的人)之一”。2009年榮獲“當代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英模人物”榮譽稱號。2016年獲評南區“感動良都人物”。此外,她熱愛攝影和制衣,攝影作品曾榮獲美國攝影學會金牌、香港攝影學會最佳彩色照片獎及高級會士國際沙龍獎等。

黨史學習教育